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1、2月投资强劲地方超中央 保障房成推手之一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1-03-14 09:58

[摘要] 今年前两个月,带动中国内需的投资动力依然显现乐观,部分释放了此前市场对于“十二五”第一年内需变化的担心。但新开工项目投资出现2008年以来首次下滑或许暗示,“十二五”投资项目承接还需逐步到位。

(来源:财经日报汪时锋)今年前两个月,带动中国内需的投资动力依然显现乐观,部分释放了此前市场对于“十二五”年内需变化的担心。但新开工项目投资出现2008年以来首次下滑或许暗示,“十二五”投资项目承接还需逐步到位。

地方投资增速超中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444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435亿元,增长15.6%。

从隶属关系来看,中央投资已经从两年前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的高涨走向了平稳。1~2月份,中央项目投资1385亿元,同比增长6.3%;地方承接了中央项目配套衔接工作,并是保障房项目投资的主体,地方项目投资16060亿元,增长26.9%,大幅高于中央项目投资增速。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高于他们的预期,考虑到统计口径高估因素之后,1~2月份增长24.4%,仍比他们预期的高,猜测原因可能和保障性住房投资项目、“十二五”项目的提前开工有关,具体原因有待他们进一步确认。

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投资统计起报标准由50万提升至500万。因为根据2009年投资年报数据测算,50万~500万元投资项目14.8万个,占全部项目个数的比重为23.5%,但投资完成额只占全部投资完成额的不到2%,为保证数据准确有效,统计有提升标准的必要。

1~2月的投资数据是标准调整后的首次数据。标准调整是否会对投资数据稳定性产生影响曾是市场关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对数据调整前后的衔接,统计局做过专门研究,进行过测算。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数据的衔接应该说是比较平稳的。按照新的起点和旧的起点对工业和投资的总量、结构和趋势来看,变化趋势基本都是一致的,速度的影响基本上都没超过1个百分点。

两会后观察今年内需

尽管投资总体趋稳,1~2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1.4%,但《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264亿元,同比下降23.6%。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对投资完成额有领先意义,这样的下滑趋势是否反映了未来内需增速将出现波动?

“2003年和2007年也出现过1~2月份投资下降,是与季节有关还是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政策有关,还有待观察。”盛来运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强调。

过去两年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两年,高额投资一举扭转了2008年的下滑局面。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减少2.6%,但2009年和2010年,这个数据分别增长了87.5%和42.7%,出现了大幅反弹。

虽然去年数据形成的高基数可能使今年的数据出现下滑,但更直接的原因或许是“十二五”初期投资项目未及时跟上。

2011年,中国最令人关注的投资项目是保障房的建设,国家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两会期间就表示,完成这一项目有三项保障,一个是土地供应要有保障,第二个就是资金的保障,第三个就是生产能力的保障。

去年所布置的保障房任务,从去年5月份到10月份,开工率只有70%。目前保障房建设目标增长到1000万套,三项保障对于中央和地方来说都是需要努力和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以往的规律,每年3月两会之后,各项政策方向落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出现较快增长。观察今年内需情况或许还需到3月份之后。

保障房缺钱 上市公司"围魏救赵"看到其中机会

中国探索金融创新破解1.3万亿元保障房融资难题

租赁型保障房应成主流 2011年重点发展公租房

聚焦两会时政:保障房成为热点话题 有何关注

相关阅读:保障房缺钱地方政府忙找钱 上市公司围魏救赵

保障房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关键词,但地方政府官员提到保障房,心里多是冰凉的。签了“军令状”的地方官员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找钱。当社会资金尚在观望时,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地方政府忙找钱

“我们现在陷入两难境地,本身商业用地就少,还要分给保障房。再加上还要控制房价,卖地收入就更少了,拿什么钱来建保障房?”看到中国证券报记者关掉录音笔后,一位人大代表、西南某市长开始大倒苦水。

该市长在参加“两会”前日程已经排满:找市财政局、税务局、住建局、人社局、银行、地产公司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试图搭建一个平台。在该市长看来,这个平台就是盘活已有的直管房等资源,把银行、地产公司、其他企业的钱引进来。

“不向社会融资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他说,现在是目标重、任务急,动员老国企出地,找银行放贷,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钱还是差得远。用他的话说,“之前没时间睡觉,现在睡不着觉。”

大规模动员会后,保障房建设有些进展:政府给优惠,企业出地或出钱参与保障房建设,老企业拿出旧的职工宿舍当房源。但未来三年,该市还有十几万套的任务。

既要尽快解决“差钱”难题,又不能饮鸩止渴。怎么办?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应该尽快建立商品房与公租房并重,经济适用住房作为适当补充的住房体系。“公租房是解决一个人没钱买房时遇到的困难。等他有了钱,就会去买别的房子了。”曹新平说,他有个初步制度设想,公租房最长租赁期为5年。

一人大代表私下说,为什么有些地方对建保障房不积极,除了资金压力外,还担心对本地房地产市场形成毁灭性打击。但有了“军令状”和问责制之后,地方政府都不敢掉以轻心。

资金暗潮涌动

“仅靠政府的力量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不够的。”陕西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高亚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

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列席民建、工商联界委员的联席会议。“当时李副总理问我们民营企业是否愿意参与保障房建设?我就举手响应。”政协委员、深圳研祥集团董事长陈志列说。9日,陈志列兴奋地宣布了这个消息——10亿元的投资已经获得了公司董事会批准,参与深圳保障房建设。

值得玩味的是,研祥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生产特种计算机的,与房地产业务没有“交叉”。在陈志列看来,这项投资很难说会有投资价值,他准备当一项公益事业来做。

“公益事业”背后是社会资本的无奈,没有一定的投资回报,保障房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无法吸引企业投资。

上海投资界的一位人大代表表示,虽然他个人有意愿投资保障房,但还是需要在政府要求和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

“工商联已经在筹备有关保障房的信托投资基金,但到现在还没有批复。”复星集团有关人士说,“我们有意愿投钱,但是现在没有方案,根本不知道投给谁,怎么投。”

该人士介绍,2010年底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牵头筹备的“建银精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基金”的方案,已经报送至发改委及住建部,但这只基金的盈利模式、退出方式,由于政策细则的缺位迟迟无法落实。

自年初国开行宣布今年安排保障房贷款新增规模1000亿元后,地方政府便闻风而动。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江西、河南、湖北、深圳、山西等地都获得了贷款或与国开行签署了保障房合作协议。

在地方政府看来,目前其他银行仍徘徊不前,争取到国开行的贷款额度,对于地方的保障房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

破解困局投石问路

保障房在保险资金眼里,可不是烫手山芋,而是一块抢而分食之的大蛋糕。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超、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在“两会”上高调表态,向保障房抛出橄榄枝时,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则先行一步,拿下险资投资保障房的单。

太平洋保险近日披露,“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拟募资40亿元,用于上海市建设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该项目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

太平洋保险负责人称,太保基础设施类债权一般为6%左右,此单设定了保底、但不设封顶的浮动利率机制。尽管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已达5%,该项目短期看,上优势不大,但作为保险资金,尤其对寿险资产久期往往长达15年以上的,保障房期限项目长且具有延续性,投资这一领域意味着拓宽险资的投资渠道,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据透露,中国人寿和平安的保障房投资方案也已递交保监会,如果进展顺利,急于找到投资出口的保险资金将纷至沓来。

不仅保险公司资金主动“送钱”,房地产上市公司也开始“胎动”。

停牌一天后,中天城投10日公布重大事项称,未来5年,中天城投将在贵州省内完成保障房建设投资约20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家与政府签订保障房建设框架协议的上市房地产企业。

国信证券一篇报告认为,200亿元投资将给中天城投带来约16亿元净利润,未来5年平均每年增厚业绩0.35元/股。

除了贵州,上海保障房建设摸索出“以政府出地、企业出资”的思路,运用市场运作模式整合资源,上海绿地集团、上海城投等本地房地产企业投入到保障房建设当中。以绿地集团为例,在上海地区保障房项目投资已逾100亿元。与绿地有着同样想法的大型房企,不在少数。

一年前,对保障房建设不屑一顾的公司,最近也改变了态度。金丰投资一位管理人员透露,该公司将重点转向保障房领域的“代建制”模式,即资金等均由政府投入,房企只输出技术与管理,以此来收取管理费用。“代建制”意味着开发商几乎无风险,虽然利润不高,却是稳定的回报。消息人士透露,代建费大约有5%。

万科总裁郁亮近日表示,万科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南京等城市参与保障房建设,万科力求保障房3%至5%。

这是个“不转即危”的年代,地方政府如此,开发商亦如此。

政协委员于炼:保障房建设应走产业化道路

来源:京华时报 祝剑禾)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总裁于炼日前在政协经济界别驻地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保障房覆盖率不到8%,建议政府应该把保障房建设产业化,而不应该像现在一样把建设保障房作为一项政治任务。

于炼称,去年保障房开发力度,尽管590万套的任务现在已完成了370万套,但到目前为止,保障房的覆盖率依然还不到8%,仍然有92%的需要保障的空间存在。即便是“十二五”期间能够如愿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房的覆盖率也仍然局限在20%左右。

另外,于炼还建议把保障房由现在的政府任务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和透明的产业,此举可以解决保障房建设目前面临的土地和资金等困难。

标签:保障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嘉兴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